界面新闻记者 | 王鹏凯 界面新闻编辑 | 张友发 进入恶的内部人人都有一颗脆弱的心社会如何接住他们以胡冠骏为例,剧集用大量篇幅呈现了他试图控制情绪、认真生活却又一次次落空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具体原因,比如应试压力、同学的排斥、父亲与他断绝关系、租房断供的经济危机,这提醒着我们,在个体努力之外,家庭乃至社会层面的制度性力量同样需要被重视。 在《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一书中,社会学家陈映芳曾指出:不要只谈青少年的所谓“问题”,而忽视社会应给予青少年的权利,后者其实才是前置条件。换言之,当我们谈论青少年的种种“问题”时,很容易陷入所谓的新自由主义观念,即认为个体努力的意义要远胜于他们的成长环境。但正如王赦在法庭的陈词所讲:“我想请问,被告有没有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ADHD,不要忧郁,不要焦虑,不要自我毁灭,不要有反社会人格?” 这些困境不仅属于病患,也关联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之所以没有堕落,不是因为我们是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比较幸运,有许多支撑我们的资源和制度。”一位青少年精神科医生在看完剧集后这样写道。 正如每一集开篇打出的字幕所示:“没有人该是一座孤岛。”这句话引自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原文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林君阳这样解释为何要增加一个“该”字:“(原文)它是一个命定的,,是一个神谕。那加了一个‘该’字后,人不该是一座孤岛,似乎就预示着很多人是孤岛,而他不该。” 剧中多次出现这句台词:“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不能放弃的理由,就该去做。”所以,不论你是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律师、政客、教师还是任何身份,这部剧都在提醒人们:去做吧,结果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糟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