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创造经济效益近50亿元,让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陈果直呼“没想到”。从1993年创立以来,,今年已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二十七次举办。作为中国首个也是至今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影节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一张小票根,牵出长长消费链条。“银幕外,上影节的获客能力和消费带动能力,刷新了我们的想象空间。”陈果笑道。 上海市委宣传部文旅商体展联动工作专班负责人杨茵喻同样感到惊喜。今年,抓住上影节这一品牌,上海联动全城“文旅商体展”各行各业各商圈,拉动消费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将消费从光影空间带到城市实体空间,展示出重大文化活动对城市经济活力的巨大拉动。” 业态焕新,带动城市消费 一张票根,带动新消费。 专程到上海赴“电影之约”的北京影迷安宁,凭着上影节电影票根,在黄浦区大光明电影院买了杯特价咖啡,享受惬意时光;在苏州河购买专属优惠游船票,感受两岸风光;在虹口区《酱园弄·悬案》拍摄取景地,体验换装拍摄……“从电影院、展览到餐厅、咖啡厅以及遍布全市的联动打卡点,太全面了。”为此,她在上海还多留了两天。 安宁的“上海观影之旅”,折射出上影节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紧密联结。 本届上影节于6月13日至22日举办,共征集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影片报名,最终入选展映430余部影片。报名规模、首映数量创历届最高。 办节方式,多个“首创”:首创开幕电影《酱园弄·悬案》上海特别放映500场的新做法;首次推出总额达4500万元的“乐影上海”消费券…… 近50万观影人次,不仅贡献了火热票房,还拉动了周边消费。 位于虹桥艺术中心的天山电影院,今年与周边的艺术市集合作,展出非遗文化;和10余家商铺联动,让上影节票根成为“美食通行证”:消费者凭票根,便可获得折扣套餐、赠品等优惠。部分商铺营业至凌晨或通宵营业,为夜场观众提供便利。 “电影成了连接城市生活的重要纽带。”虹桥艺术中心负责人赵胜君说,“商家与上影节合作的意愿非常强。明年,我们还将吸引更多的商家参与,进一步扩大上影节的影响范围。” 初步统计,本届上影节给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和零售等其他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达49.97亿元。影院周边商圈餐饮、购物消费较平日增长4.11%;29.2%的观众专程赴沪观影,人均停留6天,贡献城市旅游收入17.74亿元。 “文化惠民,文化兴业。”陈果说,得益于影院、商圈、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今年的上影节焕新升级,真正实现了“人人可参与、全城皆光影”,小票根带来消费新需求。 机制焕新,打造“电影之城” 一项改革,激发新活力。 今年以来,上海将文旅商体展联动作为推动消费升级、激发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建立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5月,《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 “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正在成为消费主流,文旅商体展联动是契合这一趋势的重要举措。”上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过往不同,本届上影节在市文旅商体展协调小组的总协调下开展。”杨茵喻告诉记者,这有助于围绕城市品牌整体做策划,一体化推动重大活动的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