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攒动的绿皮火车厢内,男子东张西望,趁着路过的乘客不注意,夹出了他的钱包。 “别动,警察!” 人群中,一名青年便衣警察窜了出来,三两下就将小贼擒住,车厢乘客掌声雷动。 这时,一位短发美女凑近他满口称赞,“警察同志,好英雄”。 正当青年沾沾自喜时,他忽然发现裤子破了个洞,自己的钱包竟然不知所踪。 而刚才的短发美女早就下车,扔掉假发,消失在人群中。 这一幕精彩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猫鼠游戏,来自电影《毕正明的证明》。 只看片名,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犯罪动作爽片。 再看阵容,男主王安宇第一次登上大银幕,导演也是新人,再加上临时空降国庆档,……电影《毕正明的证明》身上叠满了buff。 然而在首映礼后,《毕正明的证明》却以“黑马”之姿冲了出来,收获影评人一致认可。 “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又燃又有趣太过瘾”、“全程无尿点” 以为是陪跑国庆档的“毕正明”,却成了以小博大的王炸。 所以,《毕正明的证明》到底好看在哪? 一、 《毕正明的证明》讲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新人警察毕正明在报到当天,抓小偷时意外致残,沦为“一日警察”。 但他反而凭借身体“优势”,潜入盗窃团伙“荣门”做卧底,用另类的方式证明了自己从警初心的故事。 《毕正明的证明》将故事搬到绿皮火车这一特殊舞台上,一方面在狭窄的空间做道场,更容易凸显戏剧张力。比如《子弹列车》《天下无贼》就是用火车这样封闭紧凑的空间,利用形形色色的人物缠斗,调动观众感官。 另一方面,这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记忆:绿皮火车人挤人,搪瓷缸、解放鞋、橘子汽水……一句“请看管好自身财物”,浓浓烟火气瞬间拉回上世纪。 而对00后观众来说,“反扒”是个有些新奇字眼,怎样让观众代入,成了导演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毕正明的证明》为观众立体揭开小偷世界的奇观:从收徒培训,到实战行窃,再到小偷内部争地盘。 这也是电影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新奇。 入门先学黑话,“横子(富人),皮子(钱包),哈风(准备),困风(下手)”。 偷窃强调团队配合,比如发卡夹在哪个位置,就是暗示同伙钱包在哪儿。小偷们会收买警局门口小摊老板,警察出动时给他通风报信。 窃盗的技术,在导演的处理下更像是修炼武功秘籍。 入门先考试:把青子(钱币)放进口袋里再拿出来,不要碰到口袋上悬挂的铃铛。 探、开、抠、夹,手指上的功夫,讲究一个稳准狠。 青龙出海、偷梁换柱、完璧归赵,一招一式都有“学问”。 炫目的快切镜头,眼花缭乱的偷窃手法,从视觉上最大满足观众猎奇心理。 电影给人第二个感受:爽。 在打斗的部分,电影完全摒弃了浮夸特效,强调拳拳到肉。 狭小车厢的追逐,联想到武侠世界的轻功。 人物每一次出手,既要考虑空间局限,还要兼顾乘客安全,打斗的设计带有趣味性。 最后毕正明和花手在厕所里互殴的一段,更是体验到真实的力量和疼痛。 手速智力武力的高能对决,好奇心和肾上腺一起跳动,看得怎叫一个爽字了得。 二、 在看片会上,《毕正明的证明》导演佟志坚表示,他有意将荣门打造成类似江湖门派,这也是为什么整部电影,颇有种复古武侠风。 荣门,类似武林门派:规则森严,等级分明。 三横五纵,各有一位头领。 每年举行小偷大赛,就像是武侠小说的武林大会。 各路神仙比拼技艺,根据排名重新决定火车分配。 谁的人,能偷哪条线,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有不守规矩的,跑到别人地盘偷东西的。王彦霖饰演的花手,直接把对方的2根手指剁掉,装进烟盒。 这就是荣门的铁律。 不得不说,王彦霖演得太好了,平时的彬彬有礼,撞了人都道歉的卑微模样。 一切换到工作模式,杀人眼都不眨,身上那种“亡命徒”气质,让人不寒而栗。 邬家楷饰演的少爷,掌门继承人恪守规矩,自视甚高的公子哥做派。 花手作为荣门高手,一直想要上位取代少爷。两人的勾心斗角,仿佛职场里关系户和实干派,真是应了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张天爱饰演的“荣门一姐”大白桃,则代表了江湖的另一面:义字当头。 张天爱的演技完全赋予了这个荣门一姐气场。 偷东西时运筹帷幄,优雅如踮脚行走的猫;教训人时大耳瓜子抽过去,毫不手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