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讯在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迎来120周年辉煌历程,2025北京丽都国际影视文化周于2025年9月25日盛大启幕。这场以“光影闪耀来时路”为主题的文化盛事,恰逢中秋团圆与国庆欢庆的双重氛围,不仅成为首都金秋最具感染力的城市文化名片,更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搭建起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桥梁。 AI赋能影视,文化赋能消费 今年的活动聚焦“AI赋能影视,文化赋能消费”,正努力把这里打造成“永不落幕的影视文化社区”,进 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社会的价值融合。“本次活动不仅延续 了 2020 年文化周创办时的理念,打造国际文化地标、推动产 业融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升级公众消费体验。也希望能 进一步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 将台乡党委书记李勃说。 本届影视周深刻嵌入宏大历史叙事。开幕式上,闻一多《红烛》的诗朗诵,与俄罗斯歌唱家演绎《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优美旋律交织,前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后者是热爱和平旋律的浪漫,两种声音跨越时空——《红烛》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赤诚,与《喀秋莎》中对和平的向往,共同谱写了“反法西斯精神”的当代回响。北京师达中学合唱团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艺术语言重温和平的来之不易。 法国、瑞士、智利等多国使馆携反法西斯主题影片参展,进一步强化了影视周作为“文明对话平台”的国际属性。在纪念世界电影130周年与中国电影120周年之际,经典影片露天放映,既致敬历史,也激活当代创作灵感,彰显影视艺术作为人类共同记忆的永恒魅力。 而北京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交响乐团的露天演奏,则让高雅艺术“走下殿堂,走进社区”。当《梁祝》的缠绵、《花好月圆》的热烈、《敖包相会》的浪漫在露天场地响起,老老少少的居民或坐或立,外国友人举着手机记录旋律,孩子们跟着节奏轻晃,这种“无边界的艺术共享”,恰是将惠及中外居民”的生动写照。《灯火里的中国》由北京师达中学合唱团唱响,,众多社区居民一同合唱,歌词里的“万家灯火”与现场的点点星光交融,中外居民眼中的笑意,便是“人文温情”最直接的诠释。 生态焕新的国际化底色,科技赋能引领未来趋势 据将台乡党委书记李勃介绍,五年来,影视周累计吸引超 10 万人次参与,已成为惠及中外居民的社区文明实践,同时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消费,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未 来将以本届文化周为契机,持续深化‘AI 赋能影视,文化赋 能消费’ 的探索,依托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推动地区 AIGC产业发展,为北京市文化和科技领域创新发展贡献‘将 台力量’”。 据了解,本届文化周坚持“全民共享、惠民利民”原则,9 月 19 日至 29 日活动期间,所有核心内容免费向公众开放,形成“日间有市集活力、夜间有光影精彩”的节奏,且将“AI 赋能”“文化赋能”深度融入各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