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归队》创作座谈会:谱写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注脚

更新:2025-09-24 15:55:01来源:凤凰网娱乐

9月22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首都视听产业协会承办的电视剧《归队》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团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媒体代表和北京市直机关团工委40名团员青年等100余人出席会议。


《归队》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以深入东北抗联旧址采访调研所获的一手史料为创作蓝本,首次基于“十四年抗战”史观讲述了以鲁长山为首的东北抗联小队历经“突围、失散、寻找、重逢”的艰难险阻,仍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滚烫热血和生命的故事。这种不畏艰难、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至今仍激励人们勇担使命、奋勇前行。

人性笔触描摹历史肌理,创新叙事传承抗联精神

历史不是只属于英雄,历史题材作品更不是刻板说教。《归队》深入普通六人抗联小队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战斗生命,用真挚的笔触还原人物血肉,深切诠释在人性复杂灰度中更具光辉的抗联精神,让其再次在新时代观众的心中落地生根。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指出,《归队》的创作给行业带来了三点启示。第一,该剧是落实“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这一重要要求的成功实践,主创将大量精力投入剧本打磨,实现了从“明星中心制”向“剧本中心制”转变;第二,该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成功实践,真正把“创作者想讲的”和“观众想看的”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该剧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成功实践,主创团队深入拍摄地、体验真实生活的匠心与坚守,值得整个行业学习。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表示,《归队》不仅在艺术上呈现了一幅白山黑水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抗战图景,更在精神上奏响了一曲“理想信念高于天、革命意志坚如铁”的英雄赞歌。她表示,该剧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美学表达和价值传播四个方面实现了创新。该剧的成功实践带来三点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深耕红色文化资源;二是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勇于推进艺术创新;三是必须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贴近时代贴近观众。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表示,《归队》彰显出时代气质,是一部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它为行业提供了值得推广的创作经验,启示文艺创作需要秉承“归队精神”,回归艺术规律,回归文化根脉,回归人民立场。

以“归队”精神践行创作使命,自人物心跳倾听历史回响

以史实为依托、以艺术为媒介,呈现历史进程的真实样貌,诠释民众在历史洪流中的坚定信念与精神,是历史题材剧集永恒的课题,也是《归队》始终如一的创作使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高级编辑马骏认为《归队》在突破抗战剧套路化叙事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几点重要启示:政治站位高,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下对抗联精神进行深情回望;文学属性强,让创作回归“人”本身,揭示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各阶层共同参与的历史洪流,展现了文学探索所拥有的潜力与深度。创新精神足,在主题视角、叙事策略、人物塑造、审美意向等方面打破传统抗战剧集的“壳”,新生出独一无二的“核”。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