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黯淡,对票房不抱期待,他为什么还坚持拍这部电影?

更新:2025-09-05 06:05:02来源:Mtime时光网

剧透宝讯《生还》官宣定档9月3日时,吴京、沈腾、张译、黄晓明、檀健次、佟丽娅、陈都灵等多位艺人纷纷转发或评论表示支持。转发量超14万的定档微博也是《生还》官博“流量”最好的一条作品。

“没钱宣发,我只能刷我的老脸,起码让别人知道这部电影。”

《生还》导演高群书近日接受时光网采访时介绍,电影改编自抗联女战士李敏回忆录,通过14岁女兵李童的视角,讲述1938至1945年东北抗联第六军被服厂女兵与伤兵留守团坚持游击作战,最终整编为抗联第88教导旅重返东北战场的历程。

全片采用纪实风格拍摄,演员班底几乎都是新人。而正因为这部电影“星光黯淡”,高群书坦言,他拍的时候就知道票房好不了,“怎么能指望一部没有明星的电影能有好的票房,那也太愚蠢了。”

在高群书看来,拍电影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戏剧化叙事,用大明星、大投资营造更炫的战争场面,那是商业电影的拍法。

第二条是纪实风格作品的拍法,这种拍法更能让观众沉浸其中。《生还》选了第二条路。对高群书来说,他觉得不能用抗联题材拍戏挣钱,“对于这段历史,更多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到了我这个岁数,挣钱欲望没那么强了,就想留下一段能让大家怀念的历史”。

以下内容为高群书自述,根据采访内容整理。

“这些人确实不能被遗忘。”

我们以往对抗联这段历史了解得太少了。

抗联是中国革命三大最艰苦的战争之一。中国抗战持续了14年,抗联由东北人打响第一枪。大家可能听说过杨靖宇、赵尚志和赵一曼,但再往下说,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1931年,抗日义勇军开始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但那时较为松散。直到1936年,我党领导才将他们整合成抗日联军,下辖11个军,共计3万多人。最终,这支队伍打剩700多人,而这700多人又协助苏军一同打回东北。

东北是满洲国腹地,日军将它当作一个州来管理。他们在东北大肆掠夺资源,残害同胞,,企图将这里变成自己的领地。那时候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实行“归屯并户”,把散落在山间的小屯子,都集中在大村子里管理,外围筑起围墙,日军管控极为严密。一人参加抗联,全家、全族甚至全屯子都会受到追究。抗联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与百姓的联系也被切断,处境极为孤立。

抗日联军从成立之初的3万多人,到最后打到只剩下700多人,大部分人连个名字和墓碑都没留下。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有人写过回忆录,但细数起来,这段历史很少有文字和电影去表现。

我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越研究越觉得有意思,觉得这些人确实不能够被遗忘,所以想把这段历史拍成电影,相信电影是一个能把这段历史留存下来的媒介形式。

“拍电影有两种拍法”

拍电影有两种拍法。

第一种是拍成挣钱的电影,通过大投资,启用大明星、采用戏剧化叙事手法来营造炫目的战争场面,这是典型的商业电影拍法。商业电影的问题在于,观众往往不会把它当成真实的事情,难以彻底沉浸其中,他们不会体验到大石头把人砸成粉碎的感受,也不会体验到人突然死在你面前的感受。

第二种是纪实拍法,尽可能还原历史,让观众更加沉浸其中。纪实风格的电影相当于为观众打开一扇过去的大门,推开这扇门后,大家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的人们怎么生存和死亡的。

为什么《生还》没有明星出演的同时,还会选择了纪实拍摄的方式呢?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