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宝讯今天的强大,来自那时的不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中宣部国家电影局“十四五”规划重点影片、今年唯一一部以战斗者姿态纪念抗战的电影《生还》已全国公映。这部展现抗联留守团在主力西征后坚持游击作战,突破日军围剿进入苏联整训,改编成东北抗联教导旅并重返东北战场的战争史诗,已与全国观众见面。 从真实动人的角色群像到抗联精神的铭记传扬,从战争烽火的震撼呈现到全程实拍的匠心创作,电影《生还》自首映之日起即已收获观众好评无数。剧组重返拍摄地路演期间,观众对影片不吝溢美之词:“真实、震撼,看后深知抗联战士的不易,也更珍惜眼下的和平与富强。”“以生还纪念逝去,跟随创作者温柔的眼光回望那段历史,动人心魄。”以镜头为刃,定格历史肌理中的民族魂魄;用光影作笔,描摹抗战烽火中的不朽传奇。电影《生还》正在热映中。 高群书全新战争力作 聚焦抗日烽火中的平凡英雄 从首作《命案十三宗》的声名鹊起,到凭借《征服》成为了警匪题材剧的佼佼者,再凭借《东京审判》《千钧一发》《神探亨特张》成为为国内类型片领军人物,导演高群书在作品中坚持对创作和表演的精益求精深受观众喜爱。《生还》是高群书导演继《风声》《刀尖》后又一部涉及抗战反法西斯类电影题材,也是他第一次将创作视角聚焦在东北抗联。 电影《生还》作为今年唯一一部以战斗者姿态纪念抗战的电影,以一名普通的抗联女兵的视角,用子弹的呼啸与战士的歌声带领观众回望那段血肉铺就的胜利之路。导演高群书极具纪实感的镜头冷静而不失温柔,抗联战士在战斗中互相保护,牺牲或被俘、最终生还的历程残酷而又充满力量。 高群书表示,“我们这次以纪实手法打捞被遗忘的历史,正是因为这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原乡”。片中李童、耿团长、裴大姐、白连长、马司务长等一批抗联战士,在高群书的镜头下迸发出平凡但耀眼的光芒,演绎出一曲抗日烽火中的平凡英雄史诗。
抗联老兵回忆录改编 真实再现抗联精神不朽传奇 电影《生还》主要情节和人物均改编自年龄最小的抗联女战士李敏的回忆录,李敏出生于黑龙江,7岁时就加入列宁主义儿童团。在父兄的影响下,李敏12岁正式成为一名抗联战士,并在军部密营被服厂和临时医院工作。李敏也是倡导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写进中小学生历史教材的主要呼吁者,并在生前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电影《生还》的故事,就从1938年抗联密营被服厂的冬天开始讲起,由于日军重兵围剿,强化隔绝抗联与群众的联系,使抗联部队给养极度匮乏。加之东北冬季严寒的自然环境,东北抗日斗争进入极端艰难时期。缺少粮食、子弹和衣物,抗联战士通过激烈的战斗,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从敌人手中获取。 最后,少数抗联战士跨过黑龙江,在苏联整编为第八十八国际旅,打回东北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生还》用导演高群书的话来说,这些在“白山黑水间日与夜的抗争”不是虚构的史诗,而是铁血铸成的历史记忆。 东三省全域实景拍摄 跨八十载时光打捞抗联忠魂 每一部电影都离不开导演对作品的打磨与锤炼,电影《生还》拍摄时正值凌冬,高群书把剧组拉进零下三十度的东北雪原,整个剧组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每天凌晨两点,所有演员就要起床化妆,四五点集合出发进入冰雪覆盖的深山老林实景拍摄,爬冰卧雪、战斗行军。演员冻得嘴唇发紫,,拍摄设备因低温频频宕机,遇到大雪封山需要当地的老乡帮忙清雪开路……在真实火光和爆炸中,剧组拍出了一场又一场震撼的战争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