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宝讯“票房是有点玄学的,有时候不太能预测......” 2023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用18亿票房书写了动画电影的新篇章。时隔2年,新文化系列再次在中国文化宝库里取材,以故事集的形式呈现蒲松龄的经典,重新诠释了《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5个故事。新文化系列再闯暑期档,追光动画总裁兼《聊斋:兰若寺》监制于洲却坦言,《长安三万里》已是过去的成绩,每部电影都不会预测票房。
《长安三万里》18亿的票房传奇在前,《聊斋:兰若寺》又承载着怎样的市场期待?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为什么会采用“1+5”的篇章式结构?在《聊斋》故事已被多次影视化的背景下,《聊斋:兰若寺》还能带来哪些突破性创新?中国古典文化如何跨越时空与当代观众对话?时光网专访追光动画总裁兼电影监制于洲,深入解构了这些值得深思的命题。
491个故事中挑了5个不想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 流传于清代的《聊斋志异》,收录了大量由蒲松龄在坊间搜集并加工过的离奇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书中爱情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男女主人公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都被蒲松龄赋予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决定从《聊斋志异》中取材时,项目主创团队通读了400多个故事,基于电影时长的考虑,最终选取了5 个进行打磨。“《崂山道士》《聂小倩》《画皮》都是观众非常熟悉的故事,《莲花公主》和《鲁公女》可能会有些新鲜感。”创作团队所选的 5 个故事,既希望观众不陌生,也希望为观众带来新鲜感,还希望经典重新焕发新生,能被新一代观众了解并喜爱。
拿《崂山道士》来说,故事讲述了整天梦想当神仙的书生去崂山学道,学成后归家。好逸恶劳的王七把师父的“不可生邪念”的教诲丢在脑后,结果自食其果。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将故事拍成木偶动画片,成就了中国动画的一大经典,影响了好几代人的成长。 但于洲做过一个调查,70 后、80 后甚至 90 后可能还会对《崂山道士》有所了解,但来到95后和00后这一代,就很少有人看过这部来自美影厂作品,,也并不知晓《崂山道士》这个故事。“所以《聊斋:兰若寺》也希望体现传承的意义,让经典被新一代观众重新认知”。
《聊斋:兰若寺》采用了“1+5”的篇章式结构呈现,这在中国动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于洲解释,之所以采用篇章式的结构,一方面是不想对聊斋原本的故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而正因为不想大刀阔斧地改编,聊斋相对较短的故事就不太容易撑得起一部电影。 于是就自然地萌生了用篇章式结构呈现5个故事的想法。1条主线串联的5个故事都发生在兰若寺这个地方,相当于兰若寺见证了沧海桑田,时代更迭,折射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电影以书生与精怪的组合成为时空线索,将5个故事串联在一起,又巧妙地把它们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了。 从《崂山道士》这个寓言故事讲起,到《莲花公主》通过孩童窦旭和公主莲花诠释童真的美好,再到《聂小倩》演绎乱世人鬼情、《画皮》再现剪不断理还乱的夫妻情,《鲁公女》生动诠释一诺千金的生死情,于洲介绍,“情” 字如丝,《聊斋:兰若寺》这五个故事的情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沧海桑田又情脉相连 ,恰是中国文化最动人的底色。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