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电影院,只能看电影吗?(2)

更新:2025-06-28 22:30:01来源:Mtime时光网

比如以公园理念引领城市商业,融合自然、商业和城市空间三位一体的模式,日本难波公园、美国高线公园、曼谷Mega Bangna、墨西哥Parque Toreo都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案例。当公园不止是公园,当影院不止是影院,本质都是传统单一商业模式的拓展,试图在消费场景上给顾客更多想象的空间。

站在电影行业的高度,所谓“超级娱乐”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中国影院行业从 “硬件竞争”转向“生态竞争”的尝试。通过用户运营、场景创新与战略协同,影院可以重构自身的商业价值坐标系。当影院不再执着于“只卖电影票”,而致力于“卖生活方式”,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属性将进一步加深。

去电影院,只能看电影吗?

 
深化电影院的不可替代

多元空间是“活下去”的行业探索

影院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体现在多个方面。

比如“共情场域”,家庭影音设备再好,也无法替代几百人一起大笑、一起落泪,或者情侣约会、朋友聚会的社交氛围。

比如硬件设备,今年春节档,《哪吒2》平均票价45元,但一张IMAX电影票卖到上百元,仍一票难求。得益于观众对银幕效果的高追求,贵阳越界影城、东莞万达影城华南MALL店和哈尔滨万达影城哈东万达广场IMAX店票房一度高居全国前列。这折射出来的现实是,观众对于走进影院享受到的效果是有追求的。

可能大家不一定每部影片都追求IMAX GT的效果,但银幕等硬件设备无疑对他们是否走进电影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影院想要保持在流媒体冲击下的不可替代性,必须要完成的就是硬件和服务升级,对自身的“不可替代性”进行重新定义。

去电影院,只能看电影吗?

放眼全球市场,各国都在“卷”硬件和服务升级。

美国方面,AMC院线在2024年11月宣布未来4-7年投资15亿美元用于升级音响、座椅、数字化系统;韩国方面,CGV 在今年3月与三星和哈曼国际合作,引入 AI 驱动的未来型影院,推出 LED 屏幕、智能环境控制以及四面屏影院。

欧洲方面,荷兰的 Cineville 订阅模式以及波兰的Helios影院转播体育赛事等,虽然硬件升级不如美韩显著,但也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应用来提升体验,拓展影院功能。

中国也是如此,尤其是头部院线。比如万达旗下影院将在原有涵盖123套设备的协议基础上,追加多至27套的IMAX激光系统。同时,将完成五星级影城的全激光影厅部署,全新“座椅系统”融合了人体工程学设计,排间距将拓宽至1.5米以上,还贴心配备储物空间和充电模块等。

去电影院,只能看电影吗?

“坐拥中国第一大院线,,和澳洲第二大院线,我们不仅将影院当作电影放映的地方,而且视其为高频、高流量、高转化的线下‘终端’,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售票,更在于触达市场、链接圈层”。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说道。

日前,万达电影董事长兼总裁陈祉希还在2025万达电影战略发布会上提出了 “1+2+5” 战略蓝图——以 “超级娱乐空间” 为核心,联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整合院线、剧集、战略投资、潮玩、游戏五大业务板块。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