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的配乐与它低调的作曲人

更新:2025-09-13 00:15:01来源:互联网

  在一款游戏中,我们往往最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与玩法,甚至连剧情都比音乐更容易被提起。但很多时候,真正让人心底一震、久久无法忘怀的,却往往是音乐背后那个“无形的声音”。如果说横尾太郎用怪诞的剧本塑造了《尼尔》系列的灵魂,那么赋予它情感温度的人,就是作曲家冈部启一。

  不同于影视行业那些家喻户晓的配乐大师,游戏音乐作曲人往往更像是隐匿的影子。冈部启一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没有高调的个人姿态,却以低调、细腻的方式,把玩家卷入一个个情感漩涡之中。正是这种特质,让《尼尔》系列不仅仅是一段游戏旅程,更是一场音乐与叙事交织的体验。

  从幕前到舞台

  冈部启一(Keiichi Okabe)并非那种会站在镁光灯下自我表演的“作曲家明星”。他的成长更像传统工匠:学电琴、进公司做声效、在幕后一点一滴积累。毕业后他于 1994 年进入 Namco(后为 Bandai Namco)担任音效与配乐创作者,参与过早期的街机与格斗游戏音乐(如 Tekken 等项目)的制作。这个阶段让他熟悉了游戏制作的节奏与“为互动而作曲”的逻辑。

  2001 年离开大公司、以自由身接单之后,冈部并没有马上成为聚光灯下的名人;相反,那段时间他更像是在打磨工具的匠人。2004 年他成立了音乐制作工作室 MONACA,把个人影响力转化为一个可以承接游戏、动画与影视配乐的创作平台。MONACA 之后也吸纳了不少同样来自游戏圈的创作者,形成一个既能承接大作也能做实验性配乐的团队。

  MONACA(モナカ)公司主要是为游戏、电视动画、电视剧、电影提供主题曲和BGM

  真正让他被更广泛认知的,是与游戏导演横尾太郎(Yoko Taro)的长期合作——从最早的 Drakengard 系列到 2010 年的《NieR》,再到 2017 年大获好评的《NieR: Automata》。在这些项目里,冈部并非单纯“交付配乐”,而是从策划早期就参与进来,音乐设计与世界观、剧情几乎同步成形;因此他的配乐常带有强烈的“叙事指向性”,能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传递角色的情绪与主题。MONACA 团队与歌手 Emi Evans 的合作,以及对“虚构语言/多语种人声”大量运用,也是这一创作模式的重要体现。

  左:横尾太郎 / 右:冈部启一

  随着《NieR: Automata》的成功,冈部与 MONACA 的名字从幕后慢慢走向台前:该作原声在商业与评论上都取得不俗表现(专辑登上 Oricon 榜单、并在 2017 年获得 The Game Awards 的“最佳配乐/原声”奖项),这也把“为游戏写歌”这件事,推到更显眼的位置——作曲人不再是匿名的幕后,而是让作品拥有标识性的“声音作者”。

  但即便取得这些成绩,冈部谈及自己时仍保持低调:他在多个访谈中反复强调,自己并非孤军作战,音乐最终是团队(导演、歌手、音效、开发)共同写出来的“叙事元素”。他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用声音放大情绪细节,用“人声当作音色”、用层叠的音轨去搭建氛围,而不是追求华丽的自我品牌。这种匠人的姿态,正是他能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游走、并把游戏音乐做成“可被记住的情感符号”的关键。

  与横尾太郎的相遇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