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宝讯 据票务平台统计,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6天,4次票房逆跌(单日票房较前一日不降反增),预测总票房从上映首日的4亿+,持续翻倍上涨至目前最新预测的13.5亿。 《浪浪山小妖怪》的前身是2023年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第⼀集《小妖怪的夏天》,以20分钟的短片片长,讲述浪浪山底层小猪妖遭遇职场压榨却心怀善念的故事。 原班团队将其拓展为近120分钟的电影长片,在保留“打工人共鸣”本味的同时,更赋予小妖怪更壮阔的英雄旅程,由“短”到“长”,进一步实现破圈之路。 “短改长”电影基本有两大类别: 一类是从短片改成长片。导演根据自己的高口碑短片创作成长片,除了《浪浪山小妖怪》,近年来的类似项目还有《落凡尘》和《不说话的爱》;另一种情况是新导演通过短片练手、试错,同时吸引投资,赢得能够拍摄长片的机会,《爆裂鼓手》便是全球知名的案例。 暑期档影片《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也是如此,导演周璟豪在2021 年北影节创投训练营拍摄了体育竞技题材、关注女性成长和母女关系主题的短片《洛桑》,获得业内瞩目,得以推动完成这部有着相似表达的院线长片。 另一类是从短篇小说改编成长篇电影。动画《聊斋:兰若寺》源自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影片将原著中的5个故事篇章搬上大银幕。等佳作,也都是改编短篇小说。 “短改长”的电影,在创作上需要面对什么,应该做对什么?《浪浪山小妖怪》等暑期档影片,提供了新的解答。 01 从短片改为长片,在创作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否有足够充实的故事内容支撑起符合长片的叙事条件和表达需求。 据《浪浪山小妖怪》导演和编剧於水介绍,影片最早的故事大纲是在短片结构里进行扩充,增添新的角色,放大浪浪山里的大人物争斗和小人物生存困境,基本没有脱离短片的核心范畴。 但发现此举仅是“原地踏步”,最终方案大胆突破:让四个草根小妖怪假扮唐僧师徒,开启一场荒诞又悲壮的西行冒险。这一设定既保留了短片的世界观框架,又通过身份错位制造精彩的戏剧张力。 短片里,小猪妖的底层遭遇与受到职场压迫的打工人群体形成强烈共鸣。长片继续通过小猪妖和同伴的处境,呈现职场剥削梗,强化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浪浪山小妖怪》更巧妙借助《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的闯关模式,将其移植至小妖怪身上。他们离开浪浪山、仿照西天取经路线,在原著劫难情节的缝隙里历经成长和蜕变,同时没有影响和改变《西游记》的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