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宝讯 据行业内预测,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600亿。行业狂飙之下,身处其中的演员们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处境。 在《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的舞台上,孙樾、王格格等短剧演员与李若彤、倪虹洁等长剧演员共同领取荣誉。这不仅是对短剧行业崛起的见证,更映射出演员群体间跨界交融的新趋势。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热搜不断。 柯淳在《无限超越班3》中自曝日薪高达2万的消息,瞬间引发网友热议。大家在惊叹短剧演员收入的同时,也不禁对这一行业的薪酬体系产生好奇。而李沐宸在同档节目中直言“在长剧市场里,我不过是个替代品”,更是道出了短剧演员在转型路上的重重挑战与深刻思考,让人们看到了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演员们所面临的复杂现实。 短剧演员的三重困境 流量、标签与行业壁垒 短剧行业以其独特的造星能力,让不少演员迅速走红。 柯淳主演的短剧《好一个乖乖女》播放量突破20亿大关,7天狂揽150万粉丝,使其迅速跃升为“短剧一哥”。王格格2024年参演近百部短剧,主演的《情靡》、《簪花女王》等短剧全网累计播放量超50亿,被行内封以“短剧一姐”的名号。 然而,在这火爆的数据背后,是短剧行业“二八法则”的残酷现实。 在短剧行业,头部演员如同金字塔尖的明珠,享受着高收入和高关注度。他们凭借自身的演技、颜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广告商和制片方追逐的对象。但中腰部演员的收入却骤降,他们虽然也有一定的作品产出,但难以获得像头部演员那样的资源倾斜,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尾部演员更是举步维艰,他们可能只是在一些小成本短剧中担任配角,收入微薄,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 爆款率的下滑,更是让演员们的收入与作品成败紧密相连。 一部短剧如果成为爆款,演员的身价和收入会水涨船高;但如果作品失利,流量反噬如影随形。演员们可能会面临粉丝流失、商业合作减少等困境,收入也会大幅下降。例如,某短剧演员之前凭借一部爆款短剧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和知名度,但在后续作品中表现不佳,很快就从大众视野中消失,收入也一落千丈。 标签化,是短剧演员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代高政因《千金丫环》等剧被冠以“西装暴徒”的称号,这个标签让他在短剧领域迅速走红,被观众记住。然而,当他试图转型长剧时,却遭遇了瓶颈。在长剧试镜中,导演们往往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西装暴徒”这个标签上,认为他只能演绎这类角色,从而限制了他的戏路。代高政在演员竞演类综艺中直言渴望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展现自己更多的演技可能性,但标签却像一道无形的墙,挡在了他的面前。 行业壁垒,是短剧演员向长剧进军的拦路虎。 短剧与长剧在表演逻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短剧由于时长较短,剧情节奏快,演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表演方式更加直接、夸张。而长剧则更注重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表演更加细腻、含蓄。 这种表演逻辑上的差异,使得短剧演员在试镜长剧时屡屡碰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