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于鸿毛》为什么没能成为另一个《好东西》?(2)

更新:2025-09-19 00:35:01来源:Mtime时光网

《轻于鸿毛》里,李鱼与沈飞鸿的相处,并没有体现出任何女性独有的特质。电影似乎有一种急于炒双女主cp,而忽略了真实性与现实性的问题。双女主换成双男主也毫不违和,一个女富豪离世,前任丈夫和现任丈夫因为分女富豪的家产,变成了欢喜冤家。

不是有金句,就是好故事

《好东西》金句台词被津津乐道,但它之所以能卖7亿票房,实现圈层上的突破,不在于它的女性台词口号,而在于它本身是一个好故事、一个好笑的喜剧。观众为一部电影买单,不在乎它是女性或男性电影,在乎的是它好不好看。

有业内编剧接受时光君采访时,曾说《好东西》卖点是趣味,和小品类似。但趣味的设置,不是停留在台词上,而是建立在故事上。说小品电影,可不是贬低,要能把小品喜剧理论炉火纯青运用到电影里,也是一种本事。

小品喜剧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三翻四抖,指的是在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与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制造气氛,最后将包袱抖开产生笑料。

《好东西》抖一个笑料包袱,是有完整的铺垫。比如小叶一开始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恋爱脑”形象,明知道对方是渣男,却仍然与对方维持恋爱关系。但随着剧情推进,揭开了小叶原生家庭问题。小叶在王铁梅的鼓励下,完成了从缺爱到自我救赎的过程。

这时候,小叶因为一次意外入院,渣男却误以为小叶是为他自杀,一副浪子回头的姿态寻求复合,小叶百口莫辩地说出“你没那么重要”,笑料便产生了。

而《轻于鸿毛》里同样“你没那么重要”的台词笑料,是沈飞鸿对一个拼桌的陌生男子说的。陌生男子莫名其妙加入了李鱼与沈飞鸿的对话,临走前又莫名其妙被沈飞鸿赠予了这么一句临别赠言。

笑料的产生没有铺垫,让人觉得很唐突。与主角相遇的人物都是工具人,仿佛只是为了让主角能说出这么一句话而出现,试图以此来让观众产生共鸣。但观众共鸣的前提是,有故事的代入感,有一个前情铺垫,才会有包袱抖出来后的会心一笑。没有任何来由的金句台词输出,根本让人笑不出来,只会让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被强行包装成商业片的文艺片

其实留意一下《轻于鸿毛》的创作班底,就能察觉出为什么《轻于鸿毛》会如此拧巴。因为它的创作班底,本身是一个文艺片的创作班底。电影内容本身是文艺的,但却被套上了一个商业片的壳子,试图产生更大的票房效应。

《轻于鸿毛》编剧是蔡成杰,他的上一部长片作品是自编自导的《北方一片苍茫》。该片虽然在2017年获得了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影片,但在2018年上映时仅收获了73万票房。

FIRST青年电影展走出来的导演,有偏文艺的,也有偏商业的。偏商业的有忻钰坤、马凯,忻钰坤导演首作《心迷宫》于2015年上映,拿下了1000万票房。对比之下,显然蔡成杰导演的作品受众是有限的,他不是偏商业的那类创作者。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推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