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肖紫依)5月14日,武汉经开区军山街小军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24本烫金聘用证书在掌声中郑重交付。这场简约而庄重的聘任仪式,标志着“栋力派”楼栋长队伍正式组建,随着24名楼栋长全面履职上岗,一场基层治理的“微变革”开启了社区"微治理"的新篇章。 “栋力派”楼栋长队伍聘任仪式现场。通讯员供图 原来的小军山社区人际关系冷漠,如今大家从“最熟悉的陌生人”转为“熟人共同体”。这个变化来至14号居民楼的90岁高龄老人邱照珍。从2020年至今,这位"社区美容师"义务打扫所在楼栋的架空层公共空间,雨天及时清理积水,雪天铺设防滑垫。近五年时间,老人扫净了楼栋的尘埃,也扫出了邻里情,还扫出了众多热心居民共建家园的热情。 为用好用活热心居民队伍,社区通过居民自荐、邻里推选、组织考察“三关遴选”的方式,在这些热心居民中选拔出既有公信力又有行动力的24名楼栋长,他们中有党龄40年的老党员,有退休的教师,也有技术能手,形成了一支多元化的社区自治生力军。当这些"栋力派"成员接过证书时,他们传承的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承诺。 为规范管理,社区创新打造"六维一体"楼栋长工作体系,赋予每位成员多重角色,涵盖“政策传达的‘信息桥’、民情收集的‘连心桥’、平安巡查的‘安全员’、文明倡导的‘宣传员’、矛盾调解的‘和事佬’、特殊群体关爱的‘暖心人’”。 “现在我的手机相册全是社区问题台账。”新任16号楼栋长雷玉芳展示着密密麻麻的工作照片。从楼道照明损坏到老人购药需求,她都详细记录并跟踪解决。“我们就像社区的'神经末梢',要第一时间感知居民冷暖。”她轻抚证书,满脸自豪。如今,一个个楼栋长化身为社区治理的“活水源头”,正源源不断地激活居民参与自治的内生动力,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春水在社区里荡漾开来。 为打造一支“专业强、服务优、活力足”的楼栋长队伍,社区创新构建“赋能+激励”双轮驱动培养体系。在赋能培优方面,建立“三维成长”机制,每月开设“楼栋长微课堂”,邀请专业社工开展情景模拟培训;每季度组织“互学互鉴”交流活动,分享优秀案例;每年举办“金牌楼栋长”能力提升研修班。 在激励方面,实施“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措施。建立“服务积分银行”,积分可兑换生活物资或社区服务;设置“星级评定”动态管理,对五星级楼栋长社区进行物资奖励;打造“楼栋长星光大道”,优秀事迹在社区显著位置展示。通过设立“楼栋长工作室”、建立成长档案、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措施,让楼栋长工作更有尊严、更有奔头。如今,这些穿行在楼栋间的“红袖章”,正用专业服务和暖心行动,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楼栋长不是‘挂牌干部’,而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党委书记表示,从邱婆婆“一把扫帚”的示范到“栋力派”队伍的成型,模式的核心在于“群众带动群众”,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如今,架空层里的茶话会笑声多了,楼道里的问候声密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